專題文章:國際文憑(IB)課程和新加坡課程的差異

每年都有很多家長問我們,我家孩子是讀政府學校,還是選擇國際學校好呢?如果先排除預算的考量,兩者差異最大的就是課程的設計。本篇章分享國際文憑(IB)課程的優點及國際文憑(IB)課程和新加坡的課程的差異,幫助廣大家長根據自己的實際情况,做出合理的選擇

國際文憑(IB)課程具有許多優點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:

  • 全球認可:IB課程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高度認可。無論學生選擇哪個國家或大學,IB文憑通常都會受到優待,並且學校願意接受IB學生的申請。
  • 全人發展:IB強調學術、社會、情感和身體發展的平衡,除了學術科目,還包括體育、藝術以及社會服務等,旨在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。
  • 批判性思維:IB課程強調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,鼓勵學生不僅學會知識,更要學會如何分析、評估和解決問題。
  • 國際視野:IB課程注重全球理解和國際化,讓學生接觸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知識與觀點,增強其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。
  • 自我管理能力:學生需要在IB課程中進行大量的自主學習,這有助於提升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的能力,為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做好準備。
  • 高標準的學術要求:IB課程的要求非常高,這意味著學生將接受一個全面且嚴格的學術訓練,這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高水平的學術素養。
  • 跨學科學習:IB強調跨學科的學習,學生不僅學習各門學科的知識,還學會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聯繫起來,進行綜合分析。
  • 發展領導能力:IB課程中的「CAS」(創意、活動、服務)要求學生參與社會服務、課外活動及體育,這有助於發展領導力、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。


總之,IB課程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、批判性思維、跨文化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,為學生未來的學術或職業道路提供強大的基礎。

新加坡的傳統教育體制和國際文憑(IB)課程之間有一些顯著的差異,以下是一些主要區別:

1. 課程設計與學習方式

  • 新加坡傳統教育:新加坡的教育系統以學術為主,強調科目知識的掌握,尤其是數學、科學和語文等學科。學生通常依照年級或學科的標準課程進行學習,評估方式以筆試為主,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記憶。
  • IB課程:IB課程注重全人發展和跨學科學習,除了學科知識的學習,還強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、探究學習、國際理解等方面。學生除了必修課程外,還需參與創意、活動與服務(CAS)、寫作擴展論文(EE)等,強調自主學習與反思。

2. 評估方式

  • 新加坡傳統教育:新加坡的評估方式主要依賴於筆試,並且非常注重學科知識的測試,這使得學生的學業成績主要通過考試結果來評價。
  • IB課程:IB的評估方式更加多元,除了筆試,還包括內部評估(如課堂作業、報告、項目)、延伸研究(如EE)、以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。學生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。

3. 學術與非學術的平衡

  • 新加坡傳統教育:新加坡的教育系統強調學術成就,並且對學生的學術表現要求非常高,對體育、藝術等非學術方面的關注較少。
  • IB課程:IB課程強調學術與非學術的平衡,要求學生參與創意、活動與服務(CAS),這不僅是學術的延伸,還注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、領導力、以及對多樣性和全球議題的關注。

4. 學術深度與廣度

  • 新加坡傳統教育: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注重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,特別是在數學、科學等領域。學生通常會選擇較窄範圍的學科深入學習。
  • IB課程:IB課程要求學生選修多門學科,強調學科間的互聯和整體性,這樣的課程設計促使學生有更廣泛的學術視野,不僅專注於單一領域。

5. 國際視野與文化多樣性

  • 新加坡傳統教育:新加坡的教育體系雖然強調全球化,但其主要以本國文化和教育需求為基礎,課程內容較為本地化,對國際化視野的強調相對較少。
  • IB課程:IB課程強調國際理解、文化多樣性和全球公民意識,學生不僅學習學術知識,還學習如何理解並尊重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觀點,這樣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成為有全球視野的公民。

6. 學校選擇與入學標準

  • 新加坡傳統教育: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是一個國家主導的體系,學生一般根據國內的升學規定進行選擇,並且學校的學術水平差異會根據學生的入學考試成績來確定。
  • IB課程:IB課程在新加坡有多所學校提供,並且通常需要特定的申請程序,這些學校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,學習環境更具國際化。


總結
新加坡的傳統教育系統注重學術成績和專業知識的掌握,並且以考試為主要評估方式;而IB課程則強調全人發展、跨學科學習、批判性思維和國際視野,並且要求學生參與更多非學術活動。IB課程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索和跨文化理解,而新加坡傳統教育則更注重學生在學術領域的專精。

國際文憑(IB)課程和新加坡課程的差異